第(2/3)页 百十号小弟聚集在外,数十个帮派大佬正在屋里开会。 李明洋不准备打了,不是嫌浪费钱。 而是从江之强的话里,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那就是招安! 他缺小弟啊! 大家都是东大人! 出门在外,东大人帮东大人啊! 这个提议被张薇给否定了…… 但李明洋坚持,张薇只能照办,让李秀成去执行。 “我老板说了,接下来就不打了,你们也受到通知了吧?”李秀成说。 在场的帮派话事人都点了点头。 “正所谓,不打不相识,我老板想收编你们和你们的夜店。” 话音刚落,现场乱哄哄一片,很多人嗤之以鼻。 李秀成也不急,掀开桌上的红布,橘黄色的钞票堆了满桌。 “这里是二十一亿韩元,你们刚好二十一人,我们老板说了,愿意跟他干的,每个月不仅能领一亿韩元的工资,到了年底还能拿分红……这个待遇可是给你们送钱花,你们谁敢保证一年能赚到十二亿韩元?” “如果不拿这个钱,是不是又要打了?” “我老板懒得打了,就是和你们商量。”李秀成好声好气的说。 “那我先走了,得忙活着开业搞活动。” “我也是。” “李明洋真TM有钱……这不带不服的,不过他不是我们一帮的人,先走一步。” 不多时,屋子里的人走了一大半。 李秀成扫了一眼人数,压住正要起身的一位帮派话事人,“现在就剩七个人了。我老板说了,每个月发的钱是固定的,他不差那点钱,你们要是愿意跟他混呢,以后每月能领三亿韩元的工资,到了年底还有分红。” 这下七个话事人站不起来了,一个月三亿韩元,一年就是三十六韩元啊!他们打打杀杀那么多年,都没存几个子啊! 本来他们的夜店就少,跟李明洋混,反而能赚到钱。 一亿韩元变三亿韩元,翻三倍啊!本来还想走的那位,直接坐定了,打死也不走了,要跟李明洋混。 搞定了七个帮派话事人之后,李秀成就开始怂恿他们,去抢那些离开人的地盘,夜店越多,年底分红更丰厚。 “我老板说了,他要让每一个跟他混的兄弟都能赚到钱,做大做强,做成企业!每个兄弟都有合法而光荣的身份!” “这……不是不打了吗?” “我老板不打了,你们可以打啊!你们这些人,内讧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嘛?” 李秀成见众人不表态,也不急,掀起桌布,从桌下取出七个黑箱子。 “愿意干的就装钱,不愿意的我老板也不勉强。” 说完,李秀成就坐到角落,翘起腿,拿起桌上的红酒喝了起来。 在金钱的诱惑下,当一个人开始动,其他人立马行动了,深怕自己装少了! “扑街!你踏马是不是装多了!” “靠!我雷大炮光明磊落,三亿工资,就只能三亿!” “你直接搂钱,谁知道有没有多拿!” “大家别抢!” “扑街!谁打我!不想活了!” 李秀成看着这帮乌合之众,因为钱多钱少,大打出手,闹剧一般的场面。 令他不由的想起老板的最后一句话: “这个世界就是草台班子,别把对手想的太厉害。” …… 棒子电影的振兴明晰地分为前后两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发生在1999—2006年间。 第一波浪潮持续了八年。其实在2005年,韩国电影的振兴之势已现颓势。随后,亚洲金融危机波及以及73天电影配额制度的实施骤然截止了韩国电影的振兴。 2007年,韩国电影遭遇的十一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标志着振兴第一次浪潮的终结。 第一次振兴浪潮的终结也显示出了一些韩国电影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韩国电影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如:大制作的垄断、中小成本作品的生存困境、超高的制作成本、故事的雷同与繁冗、本土市场的过度饱和、海外拓展的乏力等等。 而第二次浪潮,则来自好莱坞电影的威胁,好莱坞电影疯狂蚕食着棒子电影市场,导致本土电影大溃败。 然后棒子电影人意识到‘如果不想遭受观众冷遇,就要把电影做得更好!’ 抱着这个决心,棒子电影人开始了艰难的前进,顶着好莱坞的炮火,痛苦的摸索中,最后摸索出了一条路! 从韩国主体文化意识的方面入手,也就是民族。 以无法复制的韩国故事夺取观众! 第二次浪潮的起点是2012年。 2012年是棒子电影的转折点,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棒子电影开始起飞了。 商业电影和文艺电影的界限开始模糊! 今年,新世界和盗贼同盟双双破千万人次。 一年两部破千万人次,不仅令业内为之震惊和狂热,往日里愁资金拍电影的制片方一下子不缺钱了。 连带着大盘都开始热起来了! 棒子观众的观影意愿极其强烈! 然后9月15,双面君王来了! 《双面君王》又名《光海,成为王的男人》,主人公就是棒子王朝第十五代王“光海君”李珲。 影片讲述了朝鲜光海君8年,陷入被毒杀危机的光海君找到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贫民夏善,让他代替自己处理政事。 这15天中不为人知的宫廷秘史吸引了观众的好奇心,也刻画了一个和现代人印象中迥然不同的光海君。 “王的替身”这一创意并不新鲜,但导演选取了一位争议很大的君王和一段朝鲜王朝史册中的空白,并起用李秉宪这一兼具实力和偶像特点的明星一人分饰两角,让影片更有新鲜感。 光海君曾被认为是史上有名的暴君。 这部电影又是CJ出品的。 第(2/3)页